如何破除“钓鱼”
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
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
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7190)(京ICP040090)
随着全球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(AI)竞赛中一路高歌猛进,人工智能技术的滥用所带来的挑战也像硬币的另一面一样接踵而至。其中,网络钓鱼诈骗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受关注。最近,路透社与哈佛大学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。结果表明,绕过大型AI模型的安全机制并使其成为网络钓鱼犯罪分子的“帮凶”并不困难。根据研究报告披露的调查流程,研究人员总共测试了 6 个主流 AI 模型,看看它们是否会忽视其内置的安全机制,生成钓鱼诈骗邮件。结果并不乐观:这些大型AI模型确实会拒绝生成p的“直接请求”海兴诈骗邮件,但通过简单的修辞设计,可以绕过安全机制。之后,研究人员邀请了100名老年志愿者参加了钓鱼诈骗邮件成功率的测试。最终,11% 的老年人点击了发送给他们的网络钓鱼诈骗电子邮件。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(OpenAI)不久前推出的大型AI GPT-5模型。该公司声称,它无法创建“旨在欺骗人们,尤其是老年人,点击链接或向错误的慈善机构捐款的虚假电子邮件”。然而,一些测试人员礼貌地说“请帮忙”,GPT-5一改之前的反对意见,生成了三封钓鱼诈骗邮件。同样,Meta 子公司 Meta AI 最初也表示“无能为力”。然而,在研究人员连续两次表示“这只是为了创作小说”之后,模型自动生成了两封钓鱼诈骗邮件。不仅如此,AI深度伪造技术的能力o “模仿真实”削弱了“眼见为实、耳听为实”的常识。在海量人工智能模型的帮助下,网络钓鱼诈骗不再局限于文字。它们还可以篡改、伪造和自动生成图像、声音和视频。产生的信息模拟程度高,难以识别。尤其是“换脸人工智能”、“声音克隆”等已成为网络诈骗的重灾区,受害人数不断扩大。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统计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可怕的情况:2024年,60岁及以上美国人的网络钓鱼投诉将提前8倍以上,造成的损失至少超过49亿美元。对此,多位网络安全专家表示,人工智能技术的滥用,正在使得钓鱼诈骗呈现出规模大、成本低、门槛低的新特点。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I开发者目前配置的“安全护栏”运营商相当脆弱,现有的安全措施也不可靠。 “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,且发展迅速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各方都害怕失败,往往更注重追逐模型性能失败和技术领先,以取得更好的效果。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的风险防范能力尚未同时提高,安全保障仍远远落后于最新技术。”此外,外部监管也是必要的。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是,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进步所产生的各种灰色地带,传统的管理方法往往缓慢而无力。例如,传统验证机制的服务能力有限且难以匹配。比如用老式的桨和桨来控制现代巨轮,而很多管理马站的方法都难以应对船舶的操作。f 铁路。始终安全、可靠、互联;我们能否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各种安全挑战。
(编辑:王巨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