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新闻资讯

AI企业必须告别“孤军奋战”

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7190)(京ICP040090) ■ 苏祥高 全球人工智能(AI)领域的竞争正在加速。科技巨头之间的每一次战略握手都可能影响未来十年的产业格局。近日,OpenAI与半导体巨头博通达成战略合作,引起业界广泛关注。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,OpenAI已与甲骨文、英伟达等行业巨头签署了总额约1万亿美元的合作协议,涵盖了从计算基础设施到云服务的多个关键环节。从行业的角度来看,这些都不是孤立的行动,而是试图构建完整的人工智能生态循环的系统布局。在全球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,Openai的生态闭环凸显生态合作的重要性。笔者认为,这一布局给我国AI产业带来了三种解释。首先,AI行业的竞争从个体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协作内部的竞争。 OpenAi的合作之路清晰地表明了AI行业的竞争逻辑正在发生变化。过去,企业往往依靠单一技术或产品寻求突破,追求“单点成功”。但随着AI系统复杂度的增加,整个协作链条将成为不可避免的需求:从数据采集、模型训练到实际部署应用,任何一个环节的缺陷都会形成“木桶效应”,制约整体表现。通过深度捆绑硬件巨头,Openai可以有效避免“单点效应”。 被限制在某个环节而产生的“孤岛”风险。对于我国的AI产业来说,也是要加快从“点创新”向“体系布局”转变。一方面,有关部门要继续鼓励龙头企业引领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联盟发展,打通从算力、开源框架到场景应用的全链条;另一方面,政策层面应继续引导算力、示范企业、垂直行业用户建立深度合作,不要“单打独斗”。其次,AI产业需要通过开放合作构建有韧性的生态系统。 AI产业具有明显的网络效应,如果封闭、自成体系,很难实现规模效应。 Openai的布局诠释了“开放就是力量”的逻辑:它不会封闭自己的技术栈,而是积极与全球开发者共同构建。该模型不仅降低了过度风险依靠单一合作伙伴的同时,也通过多方的参与提高了制度变革的稳定性和活力。对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来说,必须在坚持自由可控的基础上,以更加自信的行为融入全球变革网络。今年以来,国内多家企业陆续发布大规模开源模式,形成了“既开源又比拼速度”的良性竞争局面。未来,相关企业应继续在开放合作中汇聚技术话语权,打造“你有我、我有”的弹性供应链。第三,OpenAi布局凸显软硬件协同发展的重要性。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,软件算法是驱动应用的引擎。就像飞机的机翼一样,两者缺一不可。 Openai与Oracle、Nvidia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算力,通过ChATGPT等产品的不断迭代,不断反哺模型的优化,形成“算力支撑应用,应用驱动算力”的良性循环。对于我国的AI企业来说,应该在计算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上同步发力。一方面,要继续推进智能计算中心建设,优化算力调度机制,缓解“算力饥渴”;另一方面,建议深入挖掘金融、医疗、制造等盈利领域的情况,通过真实的数据评论推动技术变革。避免“重刚轻柔”、“重技术轻应用”的倾向,让技术真正在工业土壤中扎根、开花结果。总之,面对Openai的构建趋势构建生态闭环,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应立足自身资源禀赋,借鉴有益经验,加快从要素驱动向生态驱动转变。政策引导、企业合作、国际合作三管齐下,打造自主可控、韧性强的人工智能产业闭环。这不仅是应对当前“卡壳”风险的重大举措,也有助于提升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整体竞争力。生态闭环不是终点,而是新一轮开放创新的起点。